太原理工大學趙陽升教授新晉中國科學院院士!
中國科學院公布院士增選結(jié)果,太原理工大學趙陽升教授榜上有名,為技術科學部院士。2019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(chǎn)生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。
▲中國科學院院士、太原理工大學教授趙陽升。
11月22日,中國科學院公布院士增選結(jié)果,太原理工大學趙陽升教授榜上有名,為技術科學部院士。
趙陽升,男,1955年12月出生,山西陽曲人,教授,博士生導師,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,教育部長江學者,山西省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長。2010年創(chuàng)建原位改性采礦教育部重點實驗室,2018年與中石化合作創(chuàng)建國家油頁巖開采研發(fā)中心。長期從事煤層氣、鹽礦、油頁巖和干熱巖地熱等下一代資源能源開采的科學技術研究,是原位改性流體化采礦理論與實踐的開拓者。他發(fā)現(xiàn)了物理、化學改性固體礦床多孔化和流體化演變規(guī)律,創(chuàng)立了原位改性流體化采礦理論體系,創(chuàng)建了破裂、溶解、熱解為主體的相應技術體系,已在全國許多煤礦、鹽礦應用,即將應用于油頁巖、干熱巖地熱工業(yè)開發(fā),為下一代資源能源開采做出了系統(tǒng)的創(chuàng)造性貢獻。他的突出貢獻主要是:(1)首創(chuàng)原位改性流體化采礦概念,創(chuàng)立了原位改性流體化采礦理論體系,闡明了下一代地下資源與能源規(guī)模開采的技術原理。(2)發(fā)明原位物理改性開采成套技術與裝備,推進了低滲透煤層氣高回采率開采與煤礦安全的技術的進步,引領中國干熱巖地熱開發(fā)研究。(3)發(fā)明原位化學改性流體化開采方法與成套技術,解決薄層與難溶鹽礦開采的技術難題,并引領油頁巖原位開采技術發(fā)展。
根據(jù)《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》和《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》的規(guī)定,2019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(chǎn)生了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。其中,數(shù)學物理學部11人,化學部10人,生命科學和醫(yī)學學部10人,地學部11人,信息技術科學部7人,技術科學部15人。新當選院士中,女性6名;平均年齡55.7歲。另外,2019年中國科學院新增20名外籍院士。
▲新當選院士合影。
2019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
(共64人,分學部按姓氏拼音為序)
(數(shù)學物理學部11人)
序號 |
姓名 |
年齡 |
專業(yè) |
工作單位 |
1 |
常 進 |
52 |
天文 |
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|
2 |
常 凱 |
54 |
半導體物理 |
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|
3 |
方 忠 |
48 |
凝聚態(tài)物理 |
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|
4 |
高原寧 |
56 |
粒子物理 |
北京大學 |
5 |
林海青 |
60 |
凝聚態(tài)物理、計算物理 |
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 |
6 |
陸夕云 |
56 |
流體力學 |
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|
7 |
孫斌勇 |
42 |
基礎數(shù)學 |
中國科學院數(shù)學與系統(tǒng)科學研究院 |
8 |
湯 超 |
60 |
物理生物學 |
北京大學 |
9 |
葉向東 |
56 |
基礎數(shù)學 |
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|
10 |
張繼平 |
60 |
基礎數(shù)學 |
北京大學 |
11 |
趙紅衛(wèi) |
53 |
加速器物理 |
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|
(化學部10人)
序號 |
姓名 |
年齡 |
專業(yè) |
工作單位 |
1 |
陳學思 |
59 |
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|
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|
2 |
樊春海 |
45 |
分析化學 |
上海交通大學 |
3 |
李景虹 |
51 |
分析化學 |
清華大學 |
4 |
馬大為 |
55 |
有機化學 |
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|
5 |
施劍林 |
55 |
無機化學 |
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|
6 |
吳驪珠 (女) |
51 |
有機化學 |
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|
7 |
徐春明 |
54 |
化學工程 |
中國石油大學(北京) |
8 |
楊金龍 |
53 |
物理化學 |
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|
9 |
俞書宏 |
51 |
無機化學 |
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|
10 |
張 錦 |
49 |
物理化學 |
北京大學 |
(生命科學和醫(yī)學學部10人)
序號 |
姓名 |
年齡 |
專業(yè) |
工作單位 |
1 |
陳子江 (女) |
59 |
生殖醫(yī)學 |
山東大學 |
2 |
董 晨 |
51 |
免疫學 |
清華大學 |
3 |
郝小江 |
67 |
植物化學 |
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|
4 |
駱清銘 |
53 |
生物影像學 |
海南大學、華中科技大學 |
5 |
馬 蘭 (女) |
60 |
神經(jīng)生理和藥理學 |
復旦大學 |
6 |
錢 前 |
57 |
作物種質(zhì)資源 |
中國水稻研究所 |
7 |
宋爾衛(wèi) |
49 |
腫瘤學 |
中山大學 |
8 |
仝小林 |
63 |
中醫(yī)內(nèi)科學 |
中國中醫(yī)科學院 |
9 |
王松靈 |
56 |
口腔醫(yī)學 |
首都醫(yī)科大學 |
10 |
謝道昕 |
56 |
植物生理學 |
清華大學 |
(地學部11人)
序號 |
姓名 |
年齡 |
專業(yè) |
工作單位 |
1 |
成秋明 |
59 |
數(shù)學地質(zhì)、礦產(chǎn)普查與勘探 |
中國地質(zhì)大學(北京) |
2 |
戴永久 |
54 |
大氣科學 |
中山大學 |
3 |
李獻華 |
57 |
同位素年代學和地球化學 |
中國科學院地質(zhì)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|
4 |
彭建兵 |
66 |
工程地質(zhì)與災害地質(zhì) |
長安大學 |
5 |
孫和平 |
63 |
地球物理學、大地測量學 |
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|
6 |
王 赤 |
52 |
空間物理和空間天氣 |
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|
7 |
王焰新 |
55 |
水文地質(zhì)學 |
中國地質(zhì)大學(武漢) |
8 |
肖文交 |
51 |
沉積大地構(gòu)造學 |
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(tài)與地理研究所 |
9 |
于貴瑞 |
59 |
環(huán)境生態(tài)學 |
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|
10 |
趙國春 |
57 |
前寒武紀地質(zhì)和超大陸演化 |
香港大學、西北大學 |
11 |
朱永官 |
51 |
環(huán)境土壤學 |
中國科學院城市環(huán)境研究所 |
(信息技術科學部7人)
序號 |
姓名 |
年齡 |
專業(yè) |
工作單位 |
1 |
崔鐵軍 |
53 |
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|
東南大學 |
2 |
段廣仁 |
57 |
控制理論與應用 |
哈爾濱工業(yè)大學 |
3 |
馮登國 |
54 |
通信與信息安全 |
北京信息科學技術研究院 |
4 |
江風益 |
55 |
半導體光電材料與器件 |
南昌大學 |
5 |
王懷民 |
57 |
分布計算 |
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|
6 |
王金龍 |
56 |
短波通信 |
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 |
7 |
相里斌 |
52 |
光學 |
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 |
(技術科學部15人)
序號 |
姓名 |
年齡 |
專業(yè) |
工作單位 |
1 |
段 進 |
58 |
城鄉(xiāng)規(guī)劃學 |
東南大學 |
2 |
賈振元 |
55 |
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|
大連理工大學 |
3 |
李東旭 (女) |
62 |
航天器結(jié)構(gòu)與設計 |
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|
4 |
毛 明 |
56 |
坦克裝甲車輛總體技術 |
中國兵器工業(yè)集團第二〇一研究所 |
5 |
蒙大橋 |
61 |
核材料與工藝技術 |
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|
6 |
彭練矛 |
56 |
材料物理 |
北京大學 |
7 |
王秋良 |
53 |
強電磁工程與技術 |
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 |
8 |
吳宜燦 |
54 |
核能中子物理與應用技術 |
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(zhì)科學研究院 |
9 |
葉志鎮(zhèn) |
64 |
無機光電材料 |
浙江大學 |
10 |
張 躍 |
60 |
無機非金屬材料 |
北京科技大學 |
11 |
趙天壽 |
58 |
能源科學 |
香港科技大學 |
12 |
趙陽升 |
63 |
礦業(yè)工程 |
太原理工大學 |
13 |
鄭泉水 |
58 |
固體力學 |
清華大學 |
14 |
朱美芳 (女) |
53 |
材料學 |
東華大學 |
15 |
祝學軍 (女) |
56 |
導彈與高超聲速飛行器設計理論與工程 |
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 |
2019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名單
(共20人,按英文姓氏字母排序)
序號 |
中文姓名 |
英文姓名 |
國籍 |
專業(yè) |
1 |
戴宏杰 |
Hongjie Dai |
美國 |
材料物理與化學 |
2 |
默罕默德·賈馬·迪恩 |
Mohamed Jamal Deen |
加拿大 |
電子工程與應用物理 |
3 |
樊文飛 |
Wenfei Fan |
美國 |
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|
4 |
伯納德·L·費林加 |
Bernard Lucas Feringa |
荷蘭 |
有機化學 |
5 |
萊諾·伊·胡德 |
Leroy E. Hood |
美國 |
系統(tǒng)生物學 |
6 |
阿尼爾·庫馬爾·賈恩 |
Anil Kumar Jain |
美國 |
計算機科學 |
7 |
阿瑟夫·漢 |
Muhammad Asif Khan |
巴基斯坦 |
地質(zhì)學 |
8 |
勒讓德·路易 |
Louis Legendre |
法國 |
海洋科學 |
9 |
逯高清 |
Gaoqing (Max) Lu |
澳大利亞 |
材料科學與工程 |
10 |
瑪西婭·麥克納特 |
Marcia Kemper McNutt |
美國 |
地球物理學 |
11 |
杰哈·莫羅 |
Gérard Albert Mourou |
美國 |
光物理 |
12 |
亞歷山大·謝爾蓋耶夫 |
Alexander Mikhailovich Sergeev |
俄羅斯 |
物理學 |
13 |
卡爾·巴里·夏普利斯 |
Karl Barry Sharpless |
美國 |
有機化學 |
14 |
約瑟夫·希發(fā)基思 |
Joseph Sifakis |
法國 |
計算機科學 |
15 |
保羅·斯潘諾斯 |
Pol D. Spanos |
美國 |
土木工程、隨機動力學 |
16 |
約翰·羅杰·斯彼克曼 |
John Roger Speakman |
英國 |
分子能量學 |
17 |
孫立成 |
Licheng Sun |
瑞典 |
物理化學 |
18 |
托薩蒂·埃瑞奧 |
Erio Tosatti |
意大利 |
物理學 |
19 |
安東·塞林格 |
Anton Zeilinger |
奧地利 |
量子物理學 |
20 |
穆拉特·茹林諾夫 |
Murat Zhurinovich Zhurinov |
哈薩克斯坦 |
電化學 |
(新聞來源:山西科協(xié))